金融投资报 > 金报快讯 > 正文

四川科研院所改革即将启动

金融投资报 2014-10-10 07:46:56
| |
本报记者 杨成万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探索分配激励制度改革
■探索组建省科技研究院

   10月9日,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继四川新一轮国企改革工程启动后,下一阶段四川科研院所改革思路也已形成:一是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三是探索组建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院之路。“此举将对四川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第一生产力’发展,以及四川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表示。

三大“抓手”促改革

   对于下一阶段四川科研院所的改革思路,四川省科技厅条财处相关负责人说,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将推动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转制类院所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探索用人自主权、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分配激励制度改革,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待改革条件成熟后,在全省科研院所中推广。
   在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方面,将在继续大力推进首批省级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基础上,围绕四川七大优势产业、五大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具备行业(或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最高水平(或集成水平),具有新体制机制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并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给予购买服务、项目立项等支持。
   目前,四川已经成立了饲料、生猪、泡菜、钒钛、轨道交通、数字家庭、环保装备、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共实施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49项,成果转化项目29项,申请专利127项,建立、完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培训专业人才近千人次,拥有专职工作人员400余人。
   探索组建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院之路也是四川此轮科研院所改革的内容之一。按照设想,将整合省科技厅直属单位、省科技厅预算内科研院所、省属转制类科研院所等多家科研院所资源,探索成立四川省科学技术研究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集聚技术和行业优势,变“小而散”为“大而强”,充分开展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共用,进一步增强四川科研院所研发实力,大力促进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学技术研究院成为四川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对此,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王小刚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要明确科研院所的法人地位;二是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三是走多元化融资之路,甚至可以引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

改革将进入“深水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四川对科研院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激发科研院所活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2013年末,全省共有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75家,转制类科研院所18家。
   不过,目前不仅政府出资设立的科研院所是“清一色”的国有资本,即使新成立的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也有国资“占大头”者。如四川省科建煤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其2850万元注册资本中,作为国资的四川煤炭产业投资集团的出资就达2000万元,占了70%以上的股份。“有点像四川煤炭产业投资集团的一个下属单位”,有专家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科研院所,其出资者不再是“清一色”的国有资本,而应该是包括了民资、甚至是外资的多种所有制成分。
   科研院所将在用人自主权、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分配激励制度方面做文章。“改革是由省科技厅来主导的,我们只是配合,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省农科院人事处负责人说,具体怎么改革,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说法。
   在促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路径上,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高柏松说,现有政策规定,国有企业对民办非企业机构的投资不得超过所投民办非企业注册资本金的1/3,这一规定制约了国有企业对民办非企业机构的投资。“建议放宽或者取消这样的限制性规定。”“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不完全适用于‘民办非企业’的定位,我们曾在全国公开招聘院长,就因为这一原因而无人接招,建议对不同类别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分类管理。”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我们希望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方面有所作为,如目前我们对成都天府生命科技院中的多家企业进行孵化,但其中盈利模式不清晰。”

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转制类院所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是其最新的改革路径,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科研院所’概念。”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有关人士说,近50年来,研究院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条件下功能单一、服务领域狭窄的单纯科研机构发展为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生产销售为一体,业务范围涉及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环保、轻工、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将颠覆的不仅只有“科研院所”的概念,还有“科研院所”做大做强的路径选择。过去,将“科研院所”视为公办非盈利性机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国家投资的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研院所’仍作为公办非盈利性机构对待外,其他的“科研院所”都将改制为企业。而在做大做强的路径选择方面,不仅限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包括走向资本市场。已经在A股市场上市的川大智胜就是这样的先行者。
   已进行了IPO预披露的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就是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密封技术研究所,于1978年7月在“四川维尼纶厂引进设备测绘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后来改制成为纯粹的企业。
   “当然,上市只是其中的一条路径,而且毕竟数量极其有限,因此,还可以通过吸引各种所有制成分出资入股、股权交换等多种形式进行。”省科技厅条财处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支撑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四川科研院所中形成一批产值上5亿、10亿和50亿的群体,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扩散,在企业中形成年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以上。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