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报快讯 > 正文

财经时评:“砍大扶小”要出狠招

金融投资报 2013-07-29 07:32:46
| |

  本报评论员 刘柯


  日前,对于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的两个消息引人关注:一是“砍大”,工信部公布了今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产能淘汰名单共包括19个工业行业;一是“扶小”,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暂不规定减免期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以“大”为荣,各地为了拉动GDP,都重点发展高耗能高产出的重工业,而一旦遭遇宏观经济不景气,这些产业立即变成过剩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国的钢材产量51696万吨,同比增长10.2%,钢铁过剩产能已经超过了2亿吨;2012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实际产能已达30亿吨,产能富余程度已经超过30%,但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产能仍在增加;有色金属的产能利用率已由2007年的90%降至65%左右,部分行业甚至已经出现了绝对量和长期性过剩,电解铝产能过剩达到35%。而又由于这些高耗能产业一般都是高污染产业,被淘汰顺理成章。


  按理说,在无法大规模以投资刺激经济的时候,这个过剩产能对整个产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产能过剩意味着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降低,一些好企业也可能被拖跨,如钢铁,卖一斤钢不如卖一斤菜赚得多,甚至成本倒挂。不过,从此次淘汰名单看,力度似乎并不强,造纸计划淘汰634.86万吨;铜计划总共淘汰65.44万吨;铝计划淘汰26万吨;炼铁淘汰277万吨;铅冶炼淘汰80.7万吨;炼钢淘汰697.9万吨;锌淘汰14.55万吨;焦炭淘汰1630.3万吨;化纤淘汰14.42万吨;味精淘汰22万吨;平板玻璃淘汰1680万吨。举个例子,按产能比例看,钢铁过剩产能达2亿吨,但淘汰产能不过1000万吨左右,只有过剩产能的5%。而就在最近,我们还在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又在以放开铁路建设以消化钢铁水泥这些落后产能,这就让很多企业心存侥幸,难下决心。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如果不破釜沉舟,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产能过剩拖累经济的局面。


  而从“扶小”的力度看,也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似乎难以找到,即使是一般的餐饮面馆,月销售收入也不止2万元吧。据测算,按这个标准来减税,全年可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除仅仅400万税款,这个数额相对于全国税收收入10万亿来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个免税或者减税的范围至少应该放宽扩大一些。目前,中国有超过50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6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50%以上的财政收入,提供了70%左右的进出口贸易和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但这些企业很多是超过“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标准的,这些超标的中小企业的税负相当重,有的企业一半利润是拿来交税了。


  为什么我们会在“砍大扶小”上高举轻放避重就轻,根本原因还是不能正视市场导向的作用。如果以市场化为导向,那些所谓的应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本身就不该出现,或者说不要人为地变相增加市场需求,让供求之间出现人造的平衡市,真正的市场经济就该按市场规律办事,产品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就不会有那么大的产能,整个行业的生态关系就可以维系。而从“扶小”的角度看,一定要有真正让利于民的诚意,让真正解决了大量就业的最有活力的优秀中小企业从沉重的赋税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拿这些钱去创新、去发展,甚至可以拿去增加财富,有什么不可以?如果一定要拿“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来限定,有多大意义?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