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期货私募 > 正文

打新市场生变 私募调整策略提高收益

中国基金报 2020-09-28 09:17:43
| |

下半年金龙鱼等大体量新股登陆创业板、科创板,引发机构抢筹。部分私募表示,参与这些大票打新贡献收益较大,因此,参与热情较高,接下来蚂蚁集团上市,也会积极参与打新。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打新市场参与者增加、中签率下降,同时,新股上市涨幅下降,但私募认为打新仍然是较好的机会,一些私募也在完善打新策略。多数私募看好打新市场前景,但也有私募表示随着未来收益下降,可能降低参与比例。

此外,打新市场出现机构“抱团报价”等乱象,监管出手,开展网下投资者询价合规情况全面自查。

大体量新股将接连上市

私募积极参与打新

近期“千亿粮油巨头”金龙鱼即将登陆创业板,据悉,金龙鱼9月25日进行网上及网下申购,各类机构积极参与。

华南某中型多头私募表示,已经参与了金龙鱼的打新,还在等待最终获配的数据。该私募向记者介绍,公司曾参与过中芯国际(港股00981)的打新,由于公司募集额度高,获配的额度也相应较大,导致即便流通盘很大,上市首日亦上涨了2倍多。“我们根据研究判断该股短期涨幅过大,所以选择上市首日卖出,锁定了打新收益。对于这种超级大盘股的上市,要落实到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上来,如果公司十分优秀,自然会受到市场的青睐,相应的收益十分可观。另外,市场的流动性中长期来看很足,可以支持此类大盘股的成功发行。”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指出,一般来说,大票对打新收益有增强作用,所以单一大票的打新收益非常可观,打新私募一般都会不错过。

雷根基金表示,大票的中签金额较大,对产品收益的贡献较大。目前无论大票小票,都等同地参与。

此外,备受关注的蚂蚁集团“A+H”上市进入倒计时。对于其上市的影响及未来参与情况,前述华南中型私募表示,蚂蚁集团是国内顶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类公司,掌握了流量入口,未来依靠流量变现,公司潜在的吸金能力令市场充满想象,因此会积极参与打新。

北京某量化私募总经理认为,蚂蚁集团登陆科创板有利于优化A股的结构,蚂蚁集团代表了一类非常优质的大型的科技企业,因此会积极参与。

雷根基金表示,会参与蚂蚁集团的A股和港股打新,预估蚂蚁上市后价格港股会比A股便宜,因此港股的持有时间会更长一些。

私募调整打新策略

监管整顿市场乱象

Wind数据显示,去年7月首批上市的25只科创板新股网下申购平均中签率为0.32%,上市首日涨幅达到139.55%,但今年中签率、涨幅都明显下降,9月上市的14只科创板新股网下平均中签率仅为0.04%,上市首日涨幅为88.38%。据记者了解,由于新股较多,打新收益并没有明显下降,私募认为仍值得参与。

上海某中型私募称,“虽然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新股网下配售中签率下降,但我们参与打新的收益率下降情况并不明显,因为现在发行的新股较多,即便单只新股收益变少,但能以量补价,仍会积极参与。”

雷根基金表示,随着打新参与者逐步增多,收益肯定会有所降低,但目前打新仍是性价比很高的策略。策略方面,会寻求底仓增强和上市后择时卖出。

为了提高收益,也有一些私募在调整打新策略。前述华南中型私募表示,目前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分化较大,市场行情不好时,质地一般的公司首日涨幅只有几十个点,普遍看好的公司依旧可以获得几倍的涨幅。在网下打新的询价阶段,如何提高报价入围率是主观上可以做出努力的方向,至于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只能交给市场来定。

胡泊指出,一方面,随着参与打新机构数量逐步增加,目前打新的报价能力越来越成为考验私募打新收益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新股发行数量迅速增加后,单只个股上市首日涨幅逐渐下降,整体报价也会越来越趋于合理。

但是,近期打新市场上出现机构“抱团报价”等现象,监管正在开展网下投资者询价合规情况全面自查。北京某大型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可以感受到监管对于网下打新的管理趋于严格,市场也逐渐成熟。上海某私募总经理称,“我们很重视这个自查,现在还搞不清楚情况,先把材料细致准备好。”

北京某量化私募总经理认为,打新市场未来会越来越好,短期内新股上市比较快,从打新模式和流程、监管规则和方向等还在优化完善。

私募打新态度现分歧

多数私募看好打新市场前景,表示仍会积极参与。胡泊认为,打新市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然是比较确定的收益来源,但随着注册制不断深入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扩容之后,打新收益可能会有所下降。不过,就性价比而言,依然会积极布局,因为打新相对来说是一个风险极低、收益确定的策略。

雷根基金表示,“由于未来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上市后二级市场买入赚钱效应不强,之后打新中签率和上市平均涨幅预计都会下降,但目前预估打新收益仍比较客观,因此我们还会继续参与打新。”

上述华南中型私募称,依旧看好未来打新的市场,还会积极参与,尤其是市场关注度很高的优质企业的机会。“港股作为全球成熟资本市场之一,优质企业的打新一直以来充满机会,我们认为A股未来的打新机会也会逐步往优质企业靠拢。”

但也有私募对打新收益的持续性并不乐观,未来可能降低参与比例。

奶酪基金经理庄宏东认为,短期内,打新的收益还是可持续的。长期的话,因为注册制,股票供应量增加,标的质量参差不齐,未来新股上市表现会出现分化,存在破发的可能。

北京某中型私募基金经理指出,未来打新收益的确定性或有所萎缩。另外,打新策略并不是产品收益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询价的报价方式难度很大,中签率较低。

上述北京量化私募总经理认为,打新本身不该成为特别大的收益来源,如果长期收益太高,参与的资金越来越多,打新收益就会逐渐下行,所以,对打新不用长期抱太高的预期。“打新只是作为我们量化策略的增强,如果后面打新收益下滑较多,风险收益不合适,我们便会降低参与的比例。”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