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 吉雪娇
6月伊始,电商年中大促再度开启。随着预售制的全面取消,“低价、简单”成为电商平台们的新卖点。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将互联网保险产品加入了“购物车”。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如何投保消费保险产品以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在配置各类互联网保险产品时需要留意哪些误区?■本报记者 吉雪娇
消费保险可按需投保
价保险、运费险、破损险……为提升买家的消费体验,近年来,不少电商平台都打出了“保险牌”,各类消费保险保障成为“标配”。
其中,对于消费者而言,退货运费险由于投保便捷、保费低廉、理赔率高,成为网购时最常遇到的消费保险种类。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70%的受访财产险消费者未来6个月愿意增购保险,其中有34.7%的消费者愿意增购退货运费险,环比上升12.3个百分点。
从京东自营“免费上门退换”服务,到淘宝88VIP无限次退货包运费,今年多家电商平台升级了退货保障服务,对于相关消费者而言,可以不再重复投保。
对于其他需要自行投保退货运费险的消费者,需要留意哪些问题?对此,保险人士建议,消费者首先应了解购买需求,可根据选购商品理性判断是否具有退换货风险。同时,由于退换运费险的保费与实际订单内容、消费者等挂钩,理赔额度根据买家的收货地与卖家退货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赔付额度。消费者可通过计算实际保费与理赔金额的差价,以及理赔金额是否覆盖实际运费,选择是否购买。此外,还应明确保险责任范围,以避免出现合同约定的免责情况。
除单次投保外,部分保险公司还推出全网运费险。如某全网运费险产品,分为入门版、基础版、升级版三个方案,以入门版为例,年保费为9.9元,退货运费损失保险责任限理赔3次(其中首重1次,3元2次);退货货物运输损失保险责任每次理赔限额为500元。
与此同时,质量保障类保险也是消费者较为关注的。其中,由于电商大促期间,不少消费者选择更换手机,是否需要投保手机碎屏险也成为热点。
以某手机碎屏险产品为例,可承保在保险期间内,手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因意外跌落等意外事故导致的屏幕破碎。保险公司在保险金额内,为被保险人提供一次换屏维修服务。包含“原厂屏幕”和“严选屏幕”两个版本。
“购买手机碎屏险产品前,应提前明确服务范围。特别是保险期限、理赔范围、免责条款等重要条款,如是否承保所购机型,是否有原厂授权维修、原屏质量保障,以及保单的有效期与生效期等。”保险人士建议,对于描述不清的条款,最好先与销售平台确认清楚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网购保险避免“默认勾选”
电商大促期间,保险公司往往推出线上活动,以打折、赠送服务、抽奖等方式趁势宣传。
不过,在理念培育趋于常态化、监管约束加强的背景下,今年保险机构热情似乎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尚未参与年中营销“狂欢”。
由于保险产品专业且复杂,并且涉及长期的售后服务,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避免在促销情境下产生不理智投保的行为。
总体来看,当前通过互联网保险平台,消费者可以购买意外险、健康险、旅行险、财产险、宠物险、储蓄型保险等多类保险产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如何防范投保环节有关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互联网保险?对此,保险人士建议,消费者选择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应注意核实投保平台的销售资质,同时明确自己的保险需求和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不要盲目跟风或被不必要的附加保障所吸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具体来看,在购买保险前,务必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的条款和细则,特别是保险责任、免赔额、赔付比例等重要内容,确保对保险的保障范围和限制有清晰的了解;在投保时应仔细浏览页面,认真查看交费方式、自动续保等是否存在“默认勾选”的情况,避免陷入“捆绑投保”或“自动续费”等套路。同时需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职业等信息。任何隐瞒或虚假陈述都可能导致保险合同无效,甚至在需要理赔时遭到拒绝。
此外,随着储蓄型保险热度持续,也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投保选择,如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分红险、万能险等。
“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并非没有风险,尤其产品类型不同,对应的风险也不同,市场环境、保险公司的经营投资状况、消费者的持续缴费能力都可能影响产品收益。”业内人士提示,对于投保人来说,保险产品本身的免责条款、犹豫期后的退保损失一定程度上也都构成了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风险。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购买相关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