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 吉雪娇
受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影响,今年以来,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投连险频频遇“考”。华宝证券数据显示,8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2.11%,为年内最低。其中,纳入统计的指数型、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账户“全军覆没”,多个账户亏损超5%,最高达9.29%。受此影响,投连险账户年内回报率进一步回撤。
四类账户“全军覆没”
华宝证券数据显示,8月,全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2.11%。纳入统计的217个投连险账户中有69个取得正收益,占比31.80%。这也意味着,有近七成投连险账户8月出现亏损。
具体来看,阳光债券型、弘康稳赢5号、华泰稳健型、建信稳健增值型、弘康弘云4号账户8月收益率居前,分别为0.44%、0.41%、0.35%、0.35%、0.33%。而与此同时,多个账户当月亏损超5%,如某价值先锋型账户、某标准进取型账户、某精选权益账户8月收益率分别为-9.29%、-7.07%、-6.54%。
权益市场波动,被认为是投连险账户收益走低的主要原因。“8月份权益市场震荡下行,全月激进型投连险指数收益率-4.77%,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6.21%。截至2023年8月底,激进型投连险指数收于187.46点,调整后的可比沪深300指数收于70.53点。”华宝证券报告指出。
从不同类型账户的表现来看,8月,除货币型账户平均回报率为0.15%外,其余6类账户平均回报率均现不同幅度亏损,其中,指数型、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账户平均回报率分别为-4.91%、-4.77%、-3.58%、-2.2%,此外,增强债券型、全债型账户平均回报率则分别为-0.42%、-0.25%。
值得关注的是,纳入统计的指数型、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账户8月“全军覆没”,账户普遍出现亏损。其中,6个指数型账户亏损最高为-6.01%,最低为-4.36%;46个激进型账户亏损最高为-9.29%,最低为-2.77%;40个混合激进型账户亏损最高为-6.93%,最低为-1.55%;28个混合保守型账户亏损最高为-4.83%,最低为-0.14%。
年内回报率进一步回撤
事实上,随着权益市场的跌宕,今年以来,投连险收益表现亦随之起伏。
据华宝证券数据,今年1月,投连险迎来久违的“暖意”,单月平均收益达2.93%,多个账户收益超5%。不过,这样的“升势”未能持续,受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影响,随后的2、3、4、5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0.50%、-0.38%、-0.47%、-1.64%。直到6月、7月,随着权益市场反弹,投连险账户再次重返“升势”,单月平均收益0.75%、0.45%。然而,8月,再度急转直下。
各月收益“跌多涨少”下,截至8月,投连险账户年内回报率进一步回撤,以激进型账户为例,年内仅9个账户为正收益,最高为2.84%;同时37个账户出现亏损,其中3个账户亏损超10%,最高为-16.62%。
相对而言,增强债券型、全债型、货币型、类固定收益型账户年内多数仍保持正收益,纳入统计的97个账户中,仅5个账户出现亏损。其中,增强债券型账户年内回报率0.20%-3.04%;全债型账户年内回报率0.70%-3.73%;货币型账户年内回报率-0.65%-2.84%;类固定收益型账户年内回报率-0.71%-3.24%。
收益波动下,今年以来,消费者对于投连险投保仍趋谨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仅89亿元,较2022年同期162亿元下降逾四成。
“由于与权益市场表现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投连险投资收益波动性远高于万能险、年金险等保险产品,可能享有较高回报的同时,也需承担一定的风险。而经济周期、政策调整、资本市场波动等均会带动投连账户净值的涨跌。”业内人士指出。
在此情况下,投连险更适合于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以投资为主,保障为辅,并追求资金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激进型投保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保者,则需结合自身情况,不宜盲目投保。
预防性储蓄需求有所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降息”浪潮下,消费者对稳健型产品的追求更胜以往。二季度以来,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预期,进一步释放了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
随着预定利率3.5%产品退场,8月以来,人身险开启产品定价利率新周期,保险机构纷纷完成“换挡”,预定利率3.0%的普通型寿险、预定利率2.5%的分红险、保证利率2%的万能险成为主流产品。而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投连险未来亦有一定发展空间。
国信证券报告认为,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提升,储蓄型保险在“稳收益、长久期、可避税”等方面仍具有绝对优势,因此未来此类产品仍有较多需求释放的空间;同时,从中长期来看,各险企也有望进一步推动“低保底+高浮动”的分红险产品创设,通过浮动利率实现与客户共担投资风险,控制利差损,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开源证券报告指出,长期看,居民资产配置需求长期存在,预防性储蓄需求有所提升,且储蓄型产品相关竞品收益率有所下降,储蓄型产品在2024年开门红以及长期展望中仍有望保持价值发展牵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