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保险 > 正文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七项条件设定“门槛” 年金、两全保险入围

金融投资报 2022-11-23 18:07:42
| |

金融投资网记者 吉雪娇

继公募基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后,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细则正式落地。11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险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基本要求。同时提出,保险公司可向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提供符合要求的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等。

划定险企准入“门槛”

对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基本要求,银保监会表示,“主要选择资本实力较强、经营较为规范的公司参与。”

具体而言,《通知》明确,符合七项条件的保险公司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包括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实收资本)的75%;上年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上年度末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低于100%;最近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类;最近3年未受到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银行保险行业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以下简称银保行业平台)实现系统连接,并按相关要求进行信息登记和交互;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在分析人士看来,保险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准入“门槛”相对较高,既考虑到了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偿付能力、经营稳健性,也考虑到合规意识以及技术条件等。东吴证券此前研报指出,预计符合要求险企不足30家,上市头部险企得益于厚实的资本金规模和相对充足的偿付能力水平,有望成为首批试点机构。

值得留意的是,《通知》特别提出,养老主业突出、业务发展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的养老保险公司,可以豁免第一款关于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的规定。

“保险公司应当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要求,提供简明易懂、安全稳健、长期保值增值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全客户权益保护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银保监会指出。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围

个人养老金“盛宴”步入倒计时,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哪些保险产品被纳入个人养老金范围也🫡受到较多关注。

根据《通知》,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以及银保监会认定的其他产品(以下统称“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具体来看,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保险期间不短于5年;保险责任限于生存保险金给付、满期保险金给付、死亡、全残、达到失能或护理状态;能够提供趸交、期交或不定期交费等方式满足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以下简称参加人)交费要求;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相较于此前业内广泛预期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范围有所增加。此外,《通知》提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申请变更保险条款和费率审批或备案的方式,将现有保险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对于已经审批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当向银保监会报送上述说明材料,无须另行申请变更保险条款和费率审批。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受关注

相较于其他个人养老金产品,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更加聚焦于养老金的长期储蓄和长期积累,能够满足投保人在安全稳健、长期增值、长期领取等方面的综合需求。随着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明确,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吸引力被认为有望进一步增强,提升居民投保意愿。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头部保险公司和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已经在积极筹备相关产品。分析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设计要求与保险公司现有产品差别较小,保险公司有望快速完成产品开发及上线,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

同时,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种子选手”,也受到较多关注。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为例,其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领取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产品采取账户式管理,账户价值计算和费用收取公开透明。自2022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

目前,多数上市险企均已上线运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相关产品,如人保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太保易生福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消费者可在保险公司自有渠道、银保渠道以及支付宝等渠道进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及权益查询。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具有保证利率、账户切换以及期限匹配等错位竞争优势。东吴证券研报显示,从目前保险机构第三支柱试点公司账户运作情况来看,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投资账户包括A、B两种类型,年化收益率区间在4.0%至5.5%。其中,投资组合账户(A,稳健性账户)的最低保证利率为年利率2.0%。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等特点亦逐渐为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件数近21万件,累计保费23.5亿元,其中,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近3万件。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