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 > 正文

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纷纷亮相

金融投资报 2024-04-09 07:51:14
| |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A股已有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20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超过100%。

金融投资报记者 刘敏

进入4月份以来,A股上市公司在密集披露年报的同时,也陆续发布了最新一季的业绩预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A股已有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20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超过100%。从业绩预告类型来看,有28家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增,还有10家公司业绩略增,另有4家公司扭亏及2家公司续盈,仅有2家公司业绩不确定以及1家公司预减。

20家公司净利润或增长100%

在上述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46家公司中,有44家公司实现了正增长,其中20家公司预增上限实现了翻番。

具体来看,作为今年3月13日新上市的公司,中创股份以2453.92%的预计最高净利润增幅遥遥领先。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00万元至3200万元,较去年第一季度的变动比例为56.60%至78.9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0.00万元至450.00万元,同比增长751.31%至2453.92%。

紧跟其后的耐普矿机今年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公司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0万元至4100万元,同比增长370.29%至416.63%。耐普矿机表示,近两年来,公司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取得较好成绩。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预计较去年同比增长超40%,其中出口收入占比超60%。同时,在今年一季度预计实现扭亏的还有海印股份、国航远洋和长盈通。

从预告净利润上限来看,在上述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公司中,共有15家公司预告净利润超过1亿元,汤臣倍健、沪电股份、诺普信净利润上限超过5亿元。其中,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预计第一季度净利润区间在6.18亿元至8.2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至40%,扣非净利润则落在5.98亿元至8.14亿元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8.2%至39.91%。

7家医药生物公司业绩预喜

在已经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9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业绩预喜。从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来看,百克生物、诺泰生物和英诺特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上限超过100%。

百克生物于4月7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500万元至6500万元,同比增长199.22%至253.63%。百克生物表示,报告期内新增了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产品,推动了公司整体收入的增长,该疫苗毛利率较高,助力公司业绩同比增长。

诺泰生物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0 万元至 7000 万元,同比增加161.74%至233.13%。诺泰生物表示,公司坚定发展以特色多肽原料药为核心的优势业务,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产能建设,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同比实现较大增长。

英诺特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至2.85亿元,同比增长91.06%至111.88%;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38亿元至1.54亿元,同比增长156.42%至186.15%,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凯利泰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万元至 1200 万元,同比下降 83.98%至89.32%。对于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凯利泰表示,国家脊柱类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政策落地实施后,公司各主要骨科业务产品均受到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

下游需求增加拉升电子板块业绩

电子板块也有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5家公司预增,1家公司续盈,还有1家公司业绩不确定。从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来看,国光电器以316.74%的增幅领先,同时,沪电股份、莱特光电和帝奥微增幅超过100%。

国光电器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7亿元至13.04亿元,净利润预计为2600万元至2980万元,同比增长263.6%至316.74%。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贯彻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沪电股份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6亿元至5.2亿元,同比增长129.66%至159.62%。对于业绩变动原因,沪电股份表示,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高多层印制电路板的结构性需求,预计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莱特光电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至1.41亿元,同比增长60.06%至100.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911.09万元至4841.25 万元,同比增长 66.29%至105.83%。莱特光电表示,报告期内OLED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OLED终端材料收入同比大增。同时,新产品规模效应逐渐提升,公司积极实施降本增效,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