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 > 正文

净利润断崖式下滑 蓝山屯河未上市业绩先变脸

金融投资报 2023-05-24 14:07:37
| |
在近期披露招股说明书上会稿后,新疆蓝山屯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山屯河”)计划于2023年5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会。而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反映出多处“异常”情况引发业内明显关注,市场质疑声也在持续升高。

金融投资网记者 林珂

在近期披露招股说明书上会稿后,新疆蓝山屯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山屯河”)计划于2023年5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会。而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反映出多处“异常”情况引发业内明显关注,市场质疑声也在持续升高。

业绩下滑幅度超九成

蓝山屯河业绩剧烈波动引发市场关注。2020年-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2.56亿元、65.73亿元、58.28亿元,其中2021年、2022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2%、-11%;同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904.05万元、223075.56万元、108444.51万元,其中2021年、2022年同比增长分别为3331%、-51%。从业绩角度来看,近几年间公司可谓是在坐过山车,2021年净利润出现30余倍增长后,2022年净利润直接腰斩,出现断崖式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2023年后,蓝山屯河业绩下滑更是出现明显加速。据公司披露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上半年公司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24.91亿元-25.38亿元,同比下滑32.58-33.83%%;实现净利润6400万元-11100万元,同比下滑91.02%-94.82%。有分析就指出,按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来看,2023年全年业绩继续下滑或是大概率事件。

同时从同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波动性上看,蓝山屯河也显示出“异常”的情况。2021年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倍,达到102%,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同年增速最快的恒逸石化也只有50.03%。可以看到在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远高于同行,但这样的情况在2022年出现逆转。2022年多数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出现正增长,中泰化学、新疆天业表现差强人意,营业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而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33%,成为可比上市公司中下滑最快的公司。虽然对于周期性公司而言,经营业绩有所起伏实属正常,但波动过于剧烈且明显高于同行波动率,不佳的业绩稳定性也为之后发展埋下不安隐患。

毛利率远高于同行

在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中,蓝山屯河表示,结合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产品应用领域以及主要生产经营地域等因素综合考量,最终选取5家上市公司,中泰化学、新疆天业、金发科技、恒力石化、恒逸石化。

从毛利率角度来看,蓝山屯河2020年-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11.89%、48.6%、30.96%,而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则分别为16.17%、15.64%、11.52%。简单对比发现,公司毛利率水平远高于同行均值。

进一步对比蓝山屯河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同或相似产品毛利率来看,同样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看,BDO产品上,公司毛利率为46.26%,陕西黑猫BDO毛利率为24.03%;PTMEG产业上,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62.71%,青云股份PTG毛利率为33.12%;公司PBT树脂毛利率为30.72%,恒力石化聚酯产品仅为9.07%;公司PET树脂毛利率为12.28%,而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三房巷相关产品毛利率平均值仅为4.6%。从相同或相似产品毛利率对比来看,公司毛利率异常高企的问题更为凸显,其中合理性也遭到业内质疑。

募投项目必要性存疑

本次蓝山屯河IPO拟募集45亿元投入6个项目,其中部分扩产项目必要性被业内热议。具体来看,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的“24万吨/年聚酯类可生物降解项目”主要通过新建1套2×6万吨/年聚酯类可生物降解树脂生产装置和1套12万吨/年聚酯类可生物降解树脂生产装置,以及相配套的热媒装置、THF回收装置、公用工程设施等,生产PBS、PBAT和PBSA等生物降解材料。

从蓝山屯河现有产能来看,目前拥有一套年产能6万吨/年的PBT生产装置和0.5万吨/年的PBS系列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装置。除上述两套生产装置外,公司还拥有一套2×3万吨柔性装置。该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生产PBS系列生物降解材料和PBT树脂产品。因此,公司具备12.5万吨/年的PBS系列生物降解材料和PBT树脂的综合产能。但从上述产品综合销量来看,2021年同比出现下滑增长,2022年便开始出现下滑。在销量下滑的细分领域中,公司大幅扩产能否实现有效销售还是未知数。

此外,蓝山屯河募集资金投资的“二期年产4.6万吨PTMEG项目”通过规划建设一套4.6万吨/年PTMEG装置,公司表示进一步增强公司在PTMEG行业的产品竞争力和规模效应,还可有效延伸自身BDO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从PTMEG产销情况来看,2022年销量仅有2%的增幅,同时该产品产能利用率在2022年出现明显下滑,闲置产能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之下,公司将该产品产能直接扩大一倍,同样在销售上存在潜在问题。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