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记者 林珂
在波动加大后大盘出现分化走势。沪指周三直接在5日均线上方高开,盘中出现窄幅震荡走势,反弹在30日均线附近遇阻,最终涨幅有所收窄。深成指则是高开低走,早盘快速冲高后边一路震荡走低,午后翻绿并在收盘时出现微跌。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263.31点,上涨0.55%;深成指报收11413.43点,下跌0.03%;创业板指报收2337.46点,下跌0.24%。两市成交量出现超一成的萎缩。
盘面上,建筑、钢铁、仿制药、航运等板块反弹靠前。酒店餐饮、信息安全、国资云、信创等板块则处在板块跌幅榜前列。个股方面,虽然大盘出现震荡分化,但上涨个股家数明显多于下跌。两市共29股封死涨停板,数量较前日明显增加,无一股跌停。
在大盘震荡过程中,建筑板块表现抢眼,板块中不仅有6股涨停,同时板块也以近3%的涨幅高居板块涨幅榜首位。国海证券就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定调2023发展方向,其中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同时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亦表示作为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将扩大资金投放,落实落细各项稳增长举措,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支持。
光大证券也表示,当前建筑企业上市公司中,涉及“一带一路”投资主题的相关企业多为央国企公司,且专业性较强,在政策持续支持国企改革及中国特色估值框架下,叠加“一带一路”主题,多重因素共振或将带来较好的股价修复。
回到市场中,虽然近期出现明显震荡,但整体向上趋势并未被破坏。巨丰财经表示,进入到2023年,高频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复苏趋势明显,而且一季度还有加速复苏的趋势。也正是经济向好趋势的逐步明显,我们看到自去年年底以来,市场整体底部抬升,不断上行过程中估值也迎来整体的修复。可以说,去年以来基本面的掣肘,在逐步改善,并已经转变为对市场的提振。不仅如此,在最新公布的2月经济数据看,伴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因此,在当前市场决定的核心因素转移到国内之后,随着经济复苏向好迹象不断加强以及海外干扰因素的边际放缓,市场整体向好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短期看,随着修复性行情进入尾声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依旧,市场结构性行情或相对突出。不过,短期风险释放之后,上周以来的阶段性调整有望进入尾声,整体震荡回升或延续。
“上档均线对大盘反弹反压明显,成交量不足指数或难以向上。”接受《金融投资报》采访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两市在短暂探底后迎来反弹,但随后便开始震荡分化,上档多条短期均线压力明显。就目前成交量来看,市场做多动力偏弱,再成交量未出现有效放大前,指数或延续震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