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以“传承红色金融基因 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题的第六届井冈山革命金融年会在线上圆满举办。本届年会由井冈山革命金融博物馆主办,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指导,全联并购公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金融专委会、井冈山革命金融培训学院共同协办,北京博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当日线上超10万人次观看年会直播。
行业人士述评红色基因中的创新动力
金融博物馆执行馆长邵颖主持年会时表示,本届专题年会献礼建党104周年,以铭记重要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为指引,赓续红色血脉,深具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金融业肩负新时代使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强国战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海辉结合政策在发言中表示,红色金融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新时代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有机融合,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历史根基和创新动力。红色文化资源是赓续精神血脉、赋能金融发展的重要载体。
江西省吉安赣商联合会党委书记刘志坚认为,2025年是全面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关键年度,红色基因正通过“五篇大文章”焕发新生。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金融治理智慧,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了源头活水。新时代金融工作者应传承“扁担银行”“马背银行”以为民为本的传统,通过服务实体经济淬炼政治品格,将红色金融基因深度融入现代金融工作中,续写新时代的“扁担银行”故事。
全联并购公会名誉会长尉立东在年会上号召年轻一代人要大力弘扬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背景下,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秉持责任与担当,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国家底蕴,守护民族精神。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金融专委会秘书长修长新表示,红色金融从诞生之初就镌刻着 “人民性” 底色,金融是服务人民、服务实体经济的活血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本质上是红色金融基因在新时代的延续。科技金融要继承迎难而上的奋斗基因;绿色金融需将井冈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普惠金融要延续接地气的人民立场;养老金融需传承兜底保障的担当;数字金融要发扬创新求变的智慧,同时延续红色金融对风险防控的重视。红色金融基因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共金融史编写小组组长马林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战火中稳定币值、防范风险,长期高效地支持战争胜利。同时,他还具体谈到了第一次全国性质的财经会议开启的重要意义,以及庞村财经会议制定的三个财经管控指标。他总结道,在解放战争中,正是因为拿出了稳定币值的有效措施,才保证各解放区货币的相对稳定,促成最终发行人民币,并以人民币统一了各解放区的货币。
金融博物馆理事长、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革命与金融的关系、井冈山革命金融的意义,以及井冈山革命金融博物馆在行业里所做的贡献。他表示,所有成功的社会革命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任何新的政权确定之后,都需要建立适应自己的观念、适应自己意识形态的金融制度和金融秩序。在井冈山革命实践中,“枪杆子”和“钱袋子”共谋才能获取政权。革命金融的概念包含着创新,它超越了红色金融,并且不断在发展。
深耕行业领域,布局生态未来
在本届年会上,金融博物馆以“百年金融 红色基因”巡展和“郑州金融五篇大文章”展览为引,特别制作了专题短片,与观众一起重温红色金融的星火燎原记忆,不忘初心,锤炼坚强党性;同时,牢记使命,做好“五篇大文章”,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
同期,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金融专委会与井冈山革命金融博物馆在年会上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赋能红色金融创新动力、构建金融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金融文化和生态领域的执牛耳者,“发现历史,定位当下,参与未来”是金融博物馆的核心理念。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为填补国内金融文化历史的空白,金融博物馆持续探索新载体,汲取海外同业的跨界视野,梳理古今世界文明发展脉络,于2025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推出了《金融史》汇编资料,定期线上更新,供专业人士、博物馆会员及广大兴趣读者免费阅读及广泛传播,每期选题丰富,数十位专家撰文发声,话题内容紧扣前沿趋势,也再一次让金融启蒙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国民金融教育体系。(徐铭谦 黄凌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