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金论坛 > 正文

三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解码”明年政策取向并认为——宏观政策有力支持经济恢复向好

2023-12-13 18:44:23
| |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传递出了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较之前的会议有哪些新重点、新提法?金融投资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

金融投资报记者 张璐璇 上海报道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传递出了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较之前的会议有哪些新重点、新提法?金融投资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

明年整体政策取向将更为积极

金融投资报记者: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整体判断是怎样的?中国经济目前面临怎样的挑战?

郭磊:会议对2023年的定调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认为2023年“经济回升向好”。在上述两个判断的基础上,会议探讨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问题,指出“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困难和挑战除了“有效需求不足”和“社会预期偏弱”之外,还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一点隐含的政策指向值得关注。会议同时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赵伟:与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变,新增对当前经济修复的客观研判和更为详尽的经济政策部署。会议总结当前经济修复的四大“堵点”,“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金融投资报记者: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有哪些具体部署?明年的整体政策取向是怎样的?

夏磊:会议提出,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体现了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提出“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上巩固基础,对明年政策定调更为积极。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注重政策协同联动。

郭磊:会议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关键词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关键词二是“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关键词三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关键词四是改革开放,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关键词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一系列表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目前政策总的框架。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具体工作要求上,除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之外,此次会议进一步指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即正向激励的政策为主。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这一表述意味着在准财政工具上存在一定想象空间。

赵伟:与过往几年相比,此次会议通稿更为精炼,篇幅低于2020—2022年,但对比高频词可以发现,“发展”“高质量”“改革”“安全”“科技”这五个关键词的频度相较2022年更多。这五大高频词也对应了会议提及的2024年重点经济工作,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消费投资良性循环、持续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大经济工作主线。

多部门政策将强化统筹形成合力

金融投资报记者:会议如何定调2024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未来在宏观政策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

郭磊:关于财政政策,除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之外,会议强调“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是否对应财政空间扩大有待继续观察确认;一个增量细节是“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这一导向逻辑上可以发挥专项债更大的杠杆效应。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指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主要是短期内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按照“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则货币供应量就会较低;“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意味着如果GDP目标是5%、通胀目标是3%,则货币供应量增速可以在8%左右,这是一个符合货币政策稳健特征的,较为中性的标准。除财政货币政策之外,会议还提出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这进一步凸显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逻辑。

会议进一步强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这些表述也显示出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后续可关注GDP目标、广义财政空间、三大工程的政策框架及落地节奏,以及明年一季度货币供给基准增速等一系列变量。

赵伟:宏观调控方面,会议新增“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一方面,指向后续财政货币政策或加强协调,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另一方面,或指向多部门政策需“形成合力”“强化统筹”,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将更注重与稳就业、科技产业创新、区域协调、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相配合。

具体来看,当前财政政策空间更多存在于中央层面,今年10月,中央调增万亿国债,将赤字由3%调增至3.8%,2024年,中央或继续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与“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相呼应,或指向后续财政资金更多倾斜向债务负担较小、项目储备较多、发展质量较高的经济大省,而非切块划分。

除了总量“适度加力”、支出结构优化外,2024年财政“提质增效”也需与稳增长项目储备匹配。后续,在财政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提前储备申报项目、加大项目前期要素支持,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的水利、交通优质项目等,或是加快实物工作量落地的关键。

夏磊:会议一方面强调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预计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保证一定的支出强度、科学确定赤字率和赤字规模,有力支持经济恢复向好。同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有助于放宽专项债使用限制,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有助于精准支持企业减负,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

另一方面,会议强调加力要“适度”,注重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确保财政可持续性。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地方政府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要准确把握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其中,经济大省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强化担当作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贡献更大的力量。经济大省需要综合考虑经济体量、综合财力以及对全国财政净贡献等指标。

货币政策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说明或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持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环境。

流动性水平,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锚定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既预留了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又要求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减少资金空转和流动性淤积。

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要求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促进资金供给结构随着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减少被低效占用的贷款,引导资金流向重点环节和薄弱领域。

科技创新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金融投资报记者:会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那么,明年会采取哪些举措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和消费?

郭磊:在产业升级方面,会议强调的思路是技术引领产业趋势,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提到的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上,会议强调的是“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在传统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新型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简单来说,政策重点就是“耐用消费品+新型服务类”消费。此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助于满足资本开支需求,后续细则值得期待。在民生部分,会议指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下一阶段人口政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政策红利。

赵伟: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或是2024年挖掘消费潜能的重点方向。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或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在需求端,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新基建、新动能等,以投资带动消费;另一方面,在供给端,通过设备更新、相关设施建设等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带动潜在消费释放。

夏磊:会议尤为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财政、货币政策都强调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叠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颠覆性创新、源头创新逐步显现,需要重点制造产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会议特别提到“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随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其生产、采集、分析和应用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