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名家金论坛 > 正文

宋清辉:中国经济或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复苏

金融投资报 2023-05-13 10:12:52
| |

随着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或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复苏。展望未来,一个长期稳定、更加开放、繁荣发展的中国,将会为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新动能。

宋清辉

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上市公司的业绩好坏,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态势。数据显示,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稳中向好,整体业绩平稳增长,实体经济“基本盘”得以不断巩固。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个别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于是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复苏压力较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或不易实现。对此,笔者认为,需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经济走势,个别经济指标的暂短波动,不足以撼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基础仍然牢固。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稳”字。

无论是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一号文件,无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在看到各式各样目标、任务的同时,还能从一系列政策文件中读出一个“稳”字。

对今年的经济发展而言,依然是“稳”字当头。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2023年中国经济仍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以确保实现主要经济目标。随着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或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复苏。

究竟什么是“稳”?我们可以从公开发布的一系列政府文件中解读出答案。实际上,求“稳”不是放弃发展,而是小心谨慎,稳定恢复经济发展;求“稳”也不是束手束脚,而是为了步步为营、稳步回升;求“稳”更不是恐惧未来不确定的事情,而是为更好地规避、化解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稳”是为了让经济告别曾经过于追求速度的增长,一边小心翼翼将曾经的泡沫逐个戳破,以防系统性风险,一边牢牢地打好经济发展的根基,因此把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不但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而且也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是为了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并通过实体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增长,实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其次,“稳”是为了让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稳”是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税费的降低、简政放权的推进,就是为了让企业能专心投入到生产运营当中,减少企业为各种税费、为各种手续而分身并增加成本的负担,让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稳”还是为了广大群众能够安居乐业,房地产的调控、劳动岗位的安排、农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们能够住好吃好,能够有一份稳定、可创造持续性收入的工作。

最后,“稳”是为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安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种关系和谐,就是希望各个民族、海内外同胞同心协力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稳”最终目标是在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当前各种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谨慎稳重,而这种稳重又需要时间进行论证,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恢复步伐必须求稳。

当前,在求稳的经济大势下,各大国际机构近期接连不断地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此举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近日更是表示,今年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但中国将是例外,预计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超过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给出了具体的数字,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将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无论从哪一个视角来看,中国经济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展望未来,一个长期稳定、更加开放、繁荣发展的中国,将会为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新动能。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