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名家金论坛 > 正文

郭施亮:中概股调整步入尾声了吗?

金融投资报 2022-02-26 11:08:52
| |

中概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外部政策环境紧张的氛围仍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另一方面是部分中概股的投资逻辑与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中概股尚未找到新的盈利增长曲线之前,市场可能还是用保守的估值进行定价。

■ 郭施亮

中概股受到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最近一年时间内出现了大幅调整的行情。从中概股的普遍跌幅来看,基本上达到60%左右的跌幅,对个别深受政策环境影响的中概股,更是出现了80%以上的累计最大跌幅。

在中概股大幅下跌的背后,中概股的潜在风险仍未得到完全消除。其中,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落地,给中概股企业带来了不少的不确定风险。从中概股企业的角度出发,未来可能需要做好从美股市场摘牌退市的最坏打算,但摘牌退市之后,中概股到底何去何从,却给中概股企业带来了很多未知数。

从日前的消息显示,港股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中概股的回流,这意味着未来中概股的回流,将会有确定性的回流方向。

一般来说,面对海外严峻的监管环境,中概股可以有几种选择。其中,包括私有化退市、二次上市以及双重上市等。

其中,针对私有化退市的方法,其实需要承担一定的时间成本与私有化退市成本。假如与投资者无法达成协商,或者让投资者感觉企业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那么可能会引发集体诉讼的风险,对中概股企业来说,相应的退市成本与时间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从某种程度分析,私有化退市未必是一种很好的应对策略。相对于私有化退市,部分知名中概股企业开始计划二次上市以及双重上市的策略。其中,包括多家知名互联网巨头企业,已经提前完成了二次上市的计划,美股与港股市场成为了企业上市的主要场所,但港美股之间的价格联动性非常高。

相对于二次上市,双重上市的灵活性会更高,且股票价格的独立性也会更强。但是与二次上市相比,双重上市需要遵守更严厉的上市规则,一旦成功实现双重上市的目标,那么未来企业的可操作空间将会大大提升,包括股票价格的波动独立性、纳入港股通渠道以及未来回归A股上市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包括百济神州、小鹏汽车等。其中,百济神州还实现了三地上市的目标。

随着港股市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逐渐提升,将会大大提升中概股企业回归港股市场上市的意愿。不过,与A股、美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容量却远远不及A股与美股,所以面对流动性优势稍显逊色的港股市场,也会减弱中概股尤其是知名中概股企业的回归意愿。

但是,面对《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考验,未来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它们所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加明显,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也是中概股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最近一年时间内,中概股出现了大幅调整的走势,平均跌幅达到60%以上,中概股的总市值也发生了大幅缩水的情况,相应的估值水平也出现了显著下滑。

考虑到2019年至2021年初中概股累计涨幅巨大的因素,即使2021年之后中概股出现了大幅调整的走势,但部分中概股的股票价格仍然高于2020年初的价格水平。或许,从这一轮中概股非理性下跌的行情背后,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市场“去泡沫化”的过程,而期间内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加速了中概股“去泡沫化”的速度。

一年左右的时间,中概股股价平均下跌了60%以上,相应的估值水平也逐渐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但是,对中概股来说,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外部政策环境紧张的氛围仍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摘牌退市风险仍未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是部分中概股的投资逻辑与估值体系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有的已经不适用于成长股的估值定价模型,所以在中概股尚未找到新的盈利增长曲线之前,市场可能还是用保守的估值进行定价。

平均跌幅超过60%的中概股,本身应该存在技术性反弹的需求。但是,中概股的反弹高度,还需要看内外部政策环境变化、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中概股自身的投资逻辑变化等因素,对仍然存在变数的中概股,对它的反弹空间还不能过于乐观。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