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名家金论坛 > 正文

桂浩明:不妨为中概股回归设个门槛

金融投资报 2020-05-23 10:26:37
| |

所谓中概股,严格来说是指那些注册在海外,并且在海外上市,但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有人把注册在中国,但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也称为中概股,这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在法律上企业注册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就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而之所以有中概股这样的说法,只是因为一些在中国运行的企业,一方面带有强烈的中国色彩,但却注册在了诸如维尔京、百慕大这些地区,同时又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证券市场上市。而投资者为了突出其特征,就被将其俗称为中概股,也就是“中国概念股”。

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有人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海外寻找税费成本较低、监管条件宽松的地方注册公司,并且用这种公司的名义来中国投资,然后又去海外上市,从而形成了中概股群体。时下,先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就有上百家。一般来说,美国上市程序相对简单,也没有太高的门槛,强调的是事中以及事后监管,宽进严出。在这种背景下,一度有相当数量的公司前往美国上市成功,募集到了不少资金,不但增强了实力,也提高了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现在如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中概股,就已经跻身美国股市中的高市值行列,进而入围世界500强。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大浪淘沙中也确实有一些中概股,逐渐暴露出经营不规范以及财务数据不实,甚至故意造假隐瞒等问题,引起了美国监管当局的关注,也成为那里的一些专业做空公司的猎物。近几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受到美国监管部门调查,最后被迫以各种形式退市的中概股,数量也不算太少。

目前中概股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经营得不错,在当地股市中也获得认同,但还是有不少公司表现一般,由于通常很难获得再融资,而市场条件又趋严,因此也就萌生退意。还有的则是因为自身的经营状况无法适应美国的监管环境,因而主动选择退市。当然,对这些公司来说,如果有机会在中国重新上市,一般也不会放弃。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些公司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估值很低,而在国内同类品种则往往有更高的价格,因此也有了改换门庭的冲动。此外,还有一些中概股,鉴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考虑在亚太地区要有更大的影响力,也愿意在中国大陆或我国香港地区实现第二次上市,像之前的阿里,如今的京东等,就是这样做的。于是,也就有了中概股回归的说法,其实质是一些在海外的上市公司要来中国上市。由于这些企业在法律上并不是中国的公司,之前也没有在中国上市,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所谓中概股回归也不是一个很科学的提法。

从实践来看,目前较多的中概股回归,是基于提升估值、再融资以及降低上市成本等方面的考量。从企业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当然,也不排除的确有一些企业,为美国的监管所震摄,又以为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试图借回归的名义,换个交易场所,继续混迹于资本市场逐利。对于那些业绩良好,管理规范的中概股,如果符合在中国的上市要求,其回归也无可厚非,而且也给国内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投资者也愿意乐观其成。但是,现在出现的状况是不少中概股,本身并没有足够的来中国上市的理由,却因为某些摆不上台面的原因而想回归,这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客观上,前几年就发生过有中概股回归后在创业板上市,股价大幅上涨,但没有几年公司被曝光出现严重亏损,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事情。这样的中概股回归,其实是伤害了中国股市。所以,当中概股回归再次掀起热潮时,市场希望为它设置门槛,这个门槛不是账面上的财务指标,而是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化程度,以及在海外上市所获得的评价及排名,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够允许回归,从而杜绝那些在海外处境不妙的公司来中国交易的局面,避免其拖累中国股市的质量,维护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

【此文章为金融投资报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491】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