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区县联播 > 正文

尹家乡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成乡村振兴资本

金融投资报 2018-10-18 11:10:16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战略,而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如何让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塑型、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原动力?面对这一问题,巴中市尹家乡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根本性的、持久性的力量,让文化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资本。

       近年来,尹家乡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建成300平方米综合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文化信息共享点、固定放映点等设施完备。同时,按标准大力推动文化院坝、农家书屋建设,在9个村(居)建设了基层文化阵地,并逐步将村便民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点、远程教育系统等统一整合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动由单独型阵地向综合型、数字化型阵地转变,服务方式从单一到全面、多元转变,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在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村民们除读书、看报、开展健身活动之外,还可以咨询政策、了解时事、代办快递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2017年,综合服务中心又增挂了“农民夜校”的牌子,并赋予了文化道德讲堂、法治宣传课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肉牛养殖大户李波参加完培训后说:“我开始养殖肉牛时,是不懂养殖技术的,后来在农家书屋借了养殖技术方面的书学习,又通过农民夜校畜牧专家的讲解,我的牛是越养越好,这个服务中心硬是要得。”

       在乡文化综合服务站的牵头组织下,成立了尹家铺健身娱乐队、尹成寺村腰鼓队、大垭口村民间秧歌队和尹家乡狮龙队等,筹备组织了乡农民运动会、建党节文艺汇演活动和协办了中心小学儿童节文艺演出等。在各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下,更多的居民群众开始主动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推进了乡域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传承乡村文化,要将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贯穿在内,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党委书记陈良讲话时提到。乡文化站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下乡”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市区全会精神纳入重点宣讲范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运用小品、三句半、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凝聚道德力量,强化道德教化作用,不断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涌现了一大批捐资建路建桥、创业带动增收、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为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尹家的文化特色是挖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弘扬红军文化。”老干部袁家祥同志说。尹家乡境内有9个少数民族432人。他们利用自己的民族特点,每年都组织举办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表演民族传统文化节目,凸显特色亮点,同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

       尹家飞龙在表演时彩龙围绕表演者上下翻飞,好像彩龙在地面翻滚一般,气势犹如猛龙过江、翻江倒海,故当地人俗称“尹家滚龙”。尹家飞龙源于清朝年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代传承人不断改进并丰富其表演形式,形成了现在尹家乡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已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恩阳区职工运动会、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开幕式均受邀参与表演。目前,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多种保护活动的开展,飞龙表演队员从以前的十几位老队员现已慢慢发展到100多名人员的传承队伍。

       尹家乡大木山的悬崖上、峭壁间,刻有近300幅历代书法名家及伟人的警句和红军石刻标语,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吸引了巴中、南充、广安等地的户外活动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发起人袁家祥表示:“我还要将这件事做下去,将大木山石岩变成一道书法石刻长廊,建成书画艺术之地,红色旅游文化之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文物财富。”

       “我是贫困户,我脱不了贫你们就脱不了手。”有贫困户“理直气壮”的说道。扶贫先要扶志,协力还需齐心。为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下苏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把感恩教育、自强教育当作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的“口头禅”,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现在走进下苏村时,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院落整洁干净,在广场上活动健身的村民“精气神”十足。同时按照脱贫要求,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项目、争取资金,提高对贫困地区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的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解决了贫困群众收听收视难的问题,有力推动了精准脱贫进程。

       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先后开发了野猪、野鸡养殖、冬桃种植等一批特色产品,深度打造了尹家回民牛肉这一地域品牌,带动群众融入特色产业链实现增收。同时,以打造大木山村3A级山地公园旅游产业为轴心,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镇旅游提升工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特色餐饮等项目,每年吸引着近2万人来乡旅游,为促进贫困人员摆脱贫困拓宽了致富门路。(向明)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