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基金 > 正文

3000点以下投资基金赢面大

金融投资报 2018-07-09 17:52:12
| |

       ■ 本报记者 刘庆华

       7月6日,上证综指最低见至2691点,距离熔断时创下的低点2638点已不远。市场已经处于最近几年以来的相对低位,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公募基金是低位投资的良好标的之一。而由于A股市场由于牛短熊长,指数不具备长牛特征,因此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往往更能跑赢市场,为投资者取得不俗的收益。尤其是在市场处于低位时成立的基金。而基金公司也往往会在低位自购并长期持有,给予投资者更多信心。


       不妨关注低位发行的新基金

       A股历史上曾多次处于3000点以下。例如,2011年4月19日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以后,此后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指数都在3000点以下震荡,最低还曾在2013年见到1849点。直到2014年12月8日,上证综指在蓝筹股的带领下重新收复3000点。即,在此期间,上证综指的收益率几乎为零。

       而WIND数据显示,在上述期间,合计成立的开放式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现存329只。

       截至今年7月6日,上述329只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在100%以上的达到91只,其中成立于2012年4月的兴全轻资产累计回报达到304%以上,银华中小盘精选和华安科技动力、银河主题策略累计回报分别为278.81%、251.19%和251.04%。只有17只基金取得负收益,且其中14只成立于2014年,即指数已经回升至3000点附近时,处于相对高位。

       如果以年化收益率来看,将上述329只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简单平均,为10.45%,其中30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20%,占比近1/10,包括东方红产业升级、东方红睿丰、国泰新经济、汇添富消费行业、圆信永丰双红利A、兴全轻资产、安信价值精选、银华中小盘精选等。

       对比一下,2011年4月19日之前成立的现存约40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自2011年4月19日至今年7月6日,其区间年化收益率简单平均之后,得到的值为4.58%,没有基金区间年化收益率超过20%,但有45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10%,包括交银优势行业、汇添富民营活力A、汇添富价值精选A、兴全合润分级等,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91%、16.14%、16.00%、15.34%。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当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并在3000以下震荡持续较长时间,至今行情已经历牛熊转换,再次低于3000点,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期间公募基金仍然能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3000点以下,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基金好做不好发,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妨改变一下思维,低位布局投资管理能力强的基金公司发行的新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基金公司自购显著增加信号明显

       事实上,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也会积极主动自购。尤其是当市场处于低位时,基金公司自购的热情显著增加。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合计展开了153笔自购,净申购金额达到19.62亿元,而在2017年全年,基金公司合计自购的净申购金额为23.27亿元,仅仅半年时间,基金公司的自购金额就已经逼近前一年全年的金额。

       从自购的标的来看,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自购金额分别为2.55亿元和4.56亿元,2017年,这两类基金的自购金额分别为3亿元和8.42亿元,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对权益类基金的自购金额均超去年的一半以上。且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中,其中就有不少是基金公司新发的产品。

       从历史数据来看,当市场处于低位时,基金公司的自购力度会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例如2015年基金公司自购的区间净申购金额达到21.46亿元,较2014年全年13.06亿元的水平增长了64.31%。尤其是2015年6月15市场开始极端下跌行情时,基金公司的自购频率和金额都明显增加。根据数据,2015年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权益类基金共有3只,此外还有超过10只权益类基金的自购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这些自购基本上都发生在7-9月,期间上证综指最低见至2850点。

       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自购,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信号意义更为明确。因为基金公司自购有可能也是出于推动自家基金售卖。但逆向来看,基金公司能够在此时大胆出手,入市的信号意义还是较为明显的。也有观点认为,基金公司会比投资者更了解旗下基金的情况以及基金经理的能力,但也不排除因为基金经理意外变动导致的基金投资前景变化。无论如何,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基金时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基金公司尤其是基金经理的投研管理能力。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