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要闻 > 正文

公司深观察 | 科伦药业:“昆仑纵队”八年苦练内功 “三发驱动”剑指国际化

金融投资报 2018-06-14 20:57:40
| |

       ■ 本报记者 苏启桃 新疆伊犁摄影报道

       新疆伊犁,西部锁钥之地,紧邻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关键节点,自古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川宁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伊犁春色;科伦西向征战八载,苦练内功终引行业侧目。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化,环保政策不断加码,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日渐式微。八年时间,川企科伦药业一直默默戍边坚守,背靠国内大市场,借力“一带一路”,以打造抗生素全产业链为发展目标,加大投入,卯足马力。八年磨一剑,川宁生物万吨抗生素中间体项目(以下简称“川宁项目”)以行业罕见的方式崛起。而今,科伦药业携“三发驱动”战略,正向国际化迈开步伐,昂首挺进世界药企之林。


       科伦药业川宁项目

      “昆仑纵队”8年攻关 图其致远

       初夏的伊犁河谷郁郁葱葱,春风度玉门,胡雁伴羌笛。5月31日下午,阳光甚好,金融投资报记者跟随参加科伦药业2017年度股东大会的股东、机构等一起从伊宁市区出发,半个小时后就来到霍尔果斯经开区伊宁园区,占地1219亩的川宁项目就矗立在此。40台500立方米的发酵罐,轰鸣声中全速运转的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配套的热电联产车间……厂区内的设备设施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大气磅礴,厂区干净整洁,各种高标准环保设施令随行参观者印象深刻。

       然回首8年前的2011年,当科伦药业远征伊犁,欲打造从抗生素原料中间体到抗生素原料药再到抗生素粉针、冻干粉针和抗生素口服制剂相结合的全产业链非输液类产品体系时,此种超前的战略眼光确需非凡的勇气与魄力。八年间,质疑、嘲讽、反对之声不绝,资金投入一加再加,最困难的时候项目几乎陷入停滞,个中艰辛谁能尽晓?科伦此役,注定犯其至难,图其致远。

       2012年12月川宁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但到2014年5月一期才满产。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满产?影响因素众多,诸如:2011年与政府签订投资合同时,地方经济和产业配套基础相较于内地还比较薄弱。川宁项目前后共进行了五次环评,执行的废水排放标准也由最初的二级标准变成为目前执行的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特别排放限值标准。2012-2014年,环保投资也从4亿元增加到14亿元。至2014年12月二期建成投入试生产,结果2015年1月又因异味问题而停产,当时3位川宁的副总经理同时离职。

       谋定而后动。“最困难的时候,董事长昼夜督战,提出了 “环保优先,永续发展”的战略,2015年4月考察归来后邀请诸多业界翘楚、科研机构对尾气进行现场评估分析和实验验证,花了数千万元的试验费用,最终确定了解决川宁生物尾气异味治理的方案和工艺路线,并立即投入建设施工,一举解决了困扰抗生素行业多年的尾气异味治理难题,同年10月复产……”川宁生物总经理邓旭衡介绍项目艰难曲折的环保寻路历程时看似轻描淡写,但川宁项目从最初40亿预算追加至最终超七十亿,其中的险阻和磨难绝不仅是资金的问题。

       道有险夷,颠沛者知。八年奋战,科伦药业打造的“昆仑纵队”一直秉持“把决定要做的事情做好”的信念,通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实践,川宁生物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整个抗生素行业的环保“三废”治理难题,于2017年8月通过中央环保督查,2018年3月整体通过环保验收,2018年4月全面满产。

       苦尽甘来,科伦铁军共享成果。“刘革新董事长、刘思川总经理自掏腰包680万元奖励川宁将士,今天刚颁发‘满产奖’,该项奖励特别向一线员工倾斜,大家倍受鼓舞!”川宁生物总工程师胡晓非说到此处,脸上溢出的分明是骄傲和幸福。


       环保成核心竞争力 全产业链优势全释放

      “请问刘革新董事长,川宁生物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环保优势!”

       川宁项目20多亿的环保投入使其环保标准成为行业最高水平默认值,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在股东大会上的回答,自然底气十足。

       抗生素生产尾气异味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并无相关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而川宁生物经过艰难探索验证,创新性地采取了日本进口分子筛、疏水性活性炭、高温热氧化燃烧等一系列符合川宁生产实际的尾气异味治理高端集成工艺技术。公司申报的“生物发酵抗生素生产尾气处理技术集成及应用”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无独有偶,川宁项目发酵菌渣采用“预处理+喷雾干燥/高压热水解”无害化工艺处理后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有机肥用于定向种植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工业玉米、大豆,全部回用于发酵生产过程,种植方面实现物理隔绝并确保不进入食物链,建立起现代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2017年5月,公司牵头申报的“制药企业大宗固体废弃物菌(药)渣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通过新疆自治区审定,给予项目1000万元政府财政资金支持。

      “废水处理采用‘生化处理+MVR(机械蒸发再压缩)/膜法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工艺用水、热点锅炉用水、循环冷却用水,回用率已超过80%,我们经处理后排放的水已经达到可饮用标准,是公司目前必杀器之一。”听完邓旭衡的介绍,金融投资报记者在工厂现场看到,总排口潺潺流着的水,清澈见底;一旁写着“终水回用 生态养鱼”的水池里,几尾红鲤鱼们自由游弋,活蹦乱跳;环保在线监测室内的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每一项在线数据均远远低于现行国家和行业排放标准限值。而在生产车间现场,邓旭衡一边介绍水处理工艺一边咕咚咚灌下几杯经膜法深度处理后的水,还不忘邀请参观者一起“品鉴”。“除了水温较高之外,没什么特别味道!”试喝者们纷纷说道。

       随着环保问题的解决,川宁项目选址伊宁的优势完全释放,已经构建起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抗生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川宁生物配套热电联产车间,科伦集团拥有配套的煤矿,煤炭到场含税价150元/吨,综合用电成本0.2元/度以内,蒸汽成本50元/吨以内;伊宁是玉米主产区,科伦拥有10万亩玉米定向种植基地,长期拥有比内地至少0.2元/公斤以上的优势;新疆是棉花生产主产区,川宁的生产大规模使用棉籽油,用油成本较同行有超过20%以上的优势。”胡晓非介绍,2015年川宁还在霍尔果斯经开区中哈边境合作区内投资设立了控股子公司——霍尔果斯瑾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瑾禾生物”),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低价黄豆,为川宁提供低价黄豆油。


       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霍尔果斯瑾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不创新毋宁死 加大科研投入实现弯道超车

      “医药不搞创新就是死,机会大于挑战!”刘革新对研发的判断精准而直白,科伦药业早在2012年底就全面启动创新转型。五年砥砺前行,科伦已全面构建了“以仿制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未来”的研发战略布局,研发实现弯道超车。

       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科伦围绕全球和中国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疾病新靶点和新技术进展,启动了面向国内外市场的320余项药物的研究。且经过五年的研发投入,公司的仿制药研发管线开启收获期。2017年至今,公司已有“多蒙捷”“科瑞舒”等13个重要仿制药物(含一致性评价品种)获批生产,其中有4个为首仿/首家药物,预计未来3年将有约70多个仿制药上市,多个重大疾病领域的在研药品梯队渐已成型。另外,截止2018年3月31日,科伦集团上市公司共申请专利320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53项;授权专利共2432项,其中发明专利303项。

       而这一切,离不开王晶翼,以及他率领的科伦药物研究院。

       2012年底,王晶翼空降科伦药业,出任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其主持工作以来,首次提出高技术内涵药物的四个方面,包括优秀仿制药首仿/早仿、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同时,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在中国设立成都、苏州、天津三个研究院,还在美国新泽西设研究院以及美国顾问基地,广纳海内外高端人才。

       科伦药业总经理刘思川用“高屋建瓴”来形容王晶翼提出的科研战略,足见其对王晶翼的尊重和认同。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科伦药业研发投入超过27.46亿元,仅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就达8.46亿元,同比增长37.94%。五年以来,科伦相继在全球制药工业界引进100余位仿制与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具有丰富国际研究经验的实干型领军人才。科伦研究院副院长陈得光表示,目前研究院人员超过1500人,年底有望突破2000人,科伦药业已经初步建立起公司基业长青的终极驱动力量。


       科伦药物研究院

       借力“一带一路” 欲执全球医药市场牛耳

       霍尔果斯,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古来即是丝绸之路要道。川宁项目和瑾禾生物落户此地,除了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意在更深远的考量。

      “‘一带一路’只是一个切入点,科伦药业意在国际化发展。”刘思川在回答金融投资报记者的提问时谈到,国际化可打破科伦国内业务的天花板,而科伦的国际化主要从大输液、抗生素和研发创新三个部分进行布局,依然延续“三发驱动”。

       科伦药业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里布局瑾禾生物,除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低价黄豆生产豆油供应川宁之外,还利用园区内优惠的政策以及中亚国家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资源,生产黄豆饼粉、精炼各级葵花籽油、优质蛋白豆粕、葵仁、小麦饲料,意在以市场为导向,将产业链向中亚延伸,更深入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开放大格局。

       同时,为拓展国际业务,科伦药业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科伦KAZ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开始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开展业务,并在2016、2017年实现持续盈利;2017年成功开拓俄罗斯市场,销售成果有望在今年体现出来。另外,科伦药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之际完成了美国FDA对其硫氰酸红霉素、7-氨基头孢烷酸等产品的审核,意味着公司可直接向美国出口抗生素,国际化更进一步。“以前,尽管我们的产品达到标准,但是只能做转口贸易,必须先出口至印度,印度将中间体再生产包装出口至美国。一旦通过美国FDA认证,我们就可以建立我们自己的国际品牌优势。”刘思川说,科伦药业的目标是在全球市场上,执抗生素中间体之牛耳。

       对于研发的国际化,科伦药业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科伦药物研究院副院长陈得光透露,A166项目是科伦首个获准开展的中美临床品种,标志着科伦的临床研究正式走向国际,且依托该项目搭建了美国林团团队及强大的专家顾问团队。刘思川还向金融投资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公司已经向一家境外企业进行了专利授权,总里程碑超过9000万美元,而科伦还有很多产品也具备这样的资质,国际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人物侧写

       铁血“BOSS”刘革新    八年飞赴新疆128次


       记者私下里近距离见到的刘革新,说话时语速很快,思维敏捷,历史典故和诗词曲章信手捻来,文学功力可见一斑。衣着简单,亲和力强,似乎永远充满激情与干劲,与工作状态下不怒自威的刘董事长判若两人。

       如其所言,生活上他是一个简单而自律的人。每天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前睡觉,学习是最大的休闲,雷打不动的健康作息造就了如今的科伦药业。

       他是个笃定的人。放眼世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抗生素生产只有中国还有,但出来混总要还的,在当下高压的环保监管态势下,政府总会让你关掉,到时候以环保出清产能,会造成全球的供应不足,而科伦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和代价,就是为了使中国在医药行业的重大产品类别和领域中可以执全球之牛耳,这是他的战略远见,也是一生的最大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力排众议建设川宁项目;笃定这个理想,他于艰难困境中提出“环保优先,永续发展”战略。

       他还是具超强执行力的人。2011年科伦药业远征伊犁,川宁项目距离四川总部3000余公里,飞一趟至少需要5个小时。而他,在过去的八年里,累计飞了128趟,平均每22天就飞一趟新疆。在参观走访时科伦员工向记者透露,八年里,董事长几乎在这里度过了每一个春节、中秋;在川宁的每一天,他都在厂区内与大家同吃同住,深受敬重。

       他是铁血的人。他热爱文学,推崇《蓝血十杰》,推崇这一群二战期间美国空军的后勤英雄,他们卓有成效地将数字化管理模式用于战争,战后成为商业巨擘。熟读多遍、实践检验,他深谙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对内践行“以奋斗者为本”,对外远交近攻,一次次带领“科伦铁军”战胜困难,迎来胜利。

       他又人尽其用,并虚怀若谷。2012年底王晶翼到科伦药业,他就立下三条“军规”:第一,王晶翼永远是正确的;第二,王晶翼有时候可能不完全正确;第三,如果出现第二条情况的时候,参照第一条执行。

       刘革新身上最大的标签还是他作为企业家的信念与坚持。他最佩服的企业家是华为的任正非,他也非常推崇任正非对华为的管理理念,倡导“狼性文化”。“中国仅仅只有网购和共享单车是不行的,还需要坚守实业的企业家,需要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的铁军,我不允许公司的人给我出搞金融搞房产的主意,我们就是要坚守主业,把产品做好,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责任。”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笃定、铁血的人,用他的热情、眼光、执行力和企业家精神,带领科伦药业走上A股,走到新疆,还要走向世界。


       记者手记

       决策者格局决定企业格局

       春风携我到伊犁,一日身行大漠西。川宁项目细细看,股东会上悟多兮。

       在四川,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好企业很多,但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做成“百年老店”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回顾历史,再看今朝,丈量一家企业能够走多远的关键大抵还是决策者的格局。

       金融投资报记者伊犁此行,接触到诸多科伦药业的员工,在他们不经意的言语和行为中都透露出对董事长刘革新的佩服和信服。这种信服,不是浮于表面的恭维,而是那种发自内心把他当作标杆和领路人,欲要一起携手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

       决策者的眼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轨迹。在科伦药业的发展历程中,是刘革新对发展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使公司抓住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机遇。比如,1996年低成本、低风险、低行业门槛的创业机遇,2000年关闭医院输液制剂室的市场机遇,2003年“非典” 倒逼输液产品升级换代的机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抗生素行业大洗牌的机遇,2013年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强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机遇……

       决策者的远见,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1996年创业初期,刘革新制定科伦的发展战略是“成本领先,市场驱动” ;科伦十周年之际,又前瞻性地提出了“从创业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从财富使命向组织传承转变”的发展战略 ; 2010年上市以后,刘革新又制定了科伦“三发驱动” 的发展战略。

       刘革新说,科伦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决定要做的事情做好。于是,科伦铁军在他的带领下坚持、笃定,把科伦药业做成了大输液龙头;科伦铁军在他的领导下苦心孤诣、不折不挠,完成了抗生素全产业链布局。如今,刘革新的格局和梦想在于执全球医药市场之牛耳,相信在他的战略远见、组织建设和钢铁意志的示范和带动下,科伦药业的国际化已经不远。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