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证劵专题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打破刚兑是股市长期利好

金融投资报 2017-12-09 11:10:42
| |

      ■申万宏源证券 桂浩明

       不久前,“一行三会”公布了新的有关资产管理文件,其中突出强调了打破刚兑的问题。所谓刚兑,也就是刚性兑付,在这里特指金融机构向投资人发行的理财产品,不管其在投资中是否取得盈利,发行人都保证投资者的本金与收益。换言之,也就是本息的兑付是刚性的,不可更改。

       客观而言,在我国对理财产品实施刚兑并非个案,即便是在监管部门明确刚性兑付属于违法的情况下,这也仍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潜规则。刚兑的存在,与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投资者有关,他们一方面希望获得较银行储蓄高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担本金以及利率遭受损失的风险,这样也就在市场上形成了对刚兑的实际需求。而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要想把相关产品销售出去,以刚兑作为卖点是最合适的,而国内的固定收益产品,由于发行审核相对严格,一般来说也确实比较少出现违约,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刚兑在市场上就有相应的保证。最初,主要是银行发行的固收型理财产品存在刚兑,后来信托公司发行的带有贷款性质的产品,也搞起了刚兑,再往后,权益类产品,经过结构化的包装,也染上了刚兑的色彩。

       从表面来看,刚兑似乎是维护了投资人的利益,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刚兑实际上是把风险不合理地转移到了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身上,而一旦发行人投资失误,且以自身力量无从弥补,而同时中介机构也无力予以弥补时,就会导致重大市场风险出现。而且因为是刚兑,发行人及中介机构为达到各自的目的,往往会忽视必要的风险管理,以至在某种时候会出于盈利的需要而过度放大风险。另外,刚兑因为违反了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的基本规则,因此也不利于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养,使之产生了脱离实际的收益预期。事实上,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大,无论是权益类还是贷款类,甚至是固收类的理财产品,都出现过兑付违约的问题,而事实上那些刚兑的承诺,此时也是无法履行的,有的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这样,从监管的角度出发,以铁的手腕彻底禁止刚兑,要求理财产品充分向客户揭示风险,就成为发展资管业务的基本前提。也因为这样,这次出台的资管新规中,将打破刚兑作为一个重点。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真的打破了刚兑,那么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在笔者看来应该是股市。为什么?股市是高风险投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低风险的投资者而言,一般是不会介入的,他们选择的是安全保本有息的投资产品。而现在,这种产品没有了,这就需要重新选择新的投资理财产品,考虑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问题。要么退回到储蓄去,要么就做好准备承担相应的风险。而就股市来说,毕竟还是有那么一批估值相对便宜,而且股息率又远远高于银行储蓄利率的投资品种,而近年来它们良好的走势,使得其财富效应得到了明显的显现。这样的产品,能否吸引一些因为刚兑取消而开始关注股市的投资者呢?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有可能的。

       进一步说,当一个市场存在刚兑,而且刚兑所保证的利率还不低时,就必然会有很多投资者去选择有刚兑的投资品,从而降低自己参与风险投资的意愿,而这显然与市场的成熟与稳定运行目标背道而驰。反过来说,一个有活力、有进取心的市场,应该有控制风险的机制,并且在这基础上吸引具有风险投资能力的资金参与。而要做到这一点,无疑打破刚兑是个前提。

       当然,管理层要求打破刚兑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主要还是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量。但是,客观上打破刚兑的结果,必然是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并且在客观上起到了引导资金关注乃至涉足高风险的股票市场的效果。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打破刚兑对股市是一个长期的利好。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