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证劵专题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无论什么车都离不开的行业

金融投资报 2017-09-30 15:48:40
| |

■文兴

        近日关于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话题再度成为投资圈热门话题。工信部等五部门终于正式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达到3万辆以上的乘用车企业,办法要求其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达到10%、12%。即简称为新能源车"双积分"政策。

        按照研究分析,与上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文件有三点值得关注:首先2018年开始执行燃油积分考核,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要求分别达到10%、12%,将推动传统车企加快生产供应新能源汽车。其次,降低了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的乘用车企业门槛,传统能源乘用车年产量或进口量从5万辆降低至3万辆,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范围,也体现政策意在促使更多车企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再次,2019年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可以使用2020年正积分抵偿,2019年度的正积分可以等额结转一年,相当于这两年合并考核,更有利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运用其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获益。从汽车总量上看,2017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近2亿辆,千人平均汽车保有量近148辆,而2016年,美国这一数字达到800辆,德国572辆,全球平均则到158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可见我国未来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同时中国已启动传统燃油车停产计划,未来这些汽车增长的主要方向就是新能源汽车,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发展。

        这是本文展开讨论的一个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有一种思路是沿着新能源车产业链去找A股中的投资标的,在这条思路考虑下可以找出一批股票,比如创新股份、比亚迪、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等,也可以关注特斯拉国产化等可能的催化剂。

        不过,文兴在考虑这条思路时发现这条思路固然可以形成新的投资方向,但是也存在思路的缺陷,即不管今后汽车使用何种能源,现有的汽车工业哪些是不可缺少的细分行业,又有哪些企业不论未来汽车发生如何变化,都不会离开它们的产品,这就是本文思考的出发点,我们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基石—汽车配件。

        我们知道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从大类分汽车配件有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行驶系配件、点火系配件、燃油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灯具类等等。种类非常多,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用到哪些、不用哪些汽车配件并不是需要到未来才能知道的,看看特斯拉、比亚迪等国内外新能源车的构成,我们就知道哪些汽车配件随着传统燃油汽车的落幕而随之黯然退场外,还有哪些汽车配件不仅不会消亡而是迎来新的生产高潮。这里笔者试图用一个蓝筹汽配企业最新的一个公告说起。

        2017年09月29日华域汽车(600741)发出公告,公司拟出资人民币17.1625亿元,收购日本小糸、丰田通商合计持有的上海小糸50%的股权。日本小糸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日本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汽车、航空及船舶照明,现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照明系统供应商,主要产品供应丰田汽车等整车企业。在这个公告中提到: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小糸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提到: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实现对汽车照明业务的自主掌控和自主发展,符合公司“零级化、中性化、国际化”战略,是加快实现公司“十三五”发展目标、明确“智能与互联”业务板块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

        华域汽车于2009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业务为独立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及销售,包括“金属成型与模具、内外饰、电子电器、功能件、热加工、新能源”六个业务板块。公司共有31家直接投资企业,主要包括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等企业。

        公司发展战略:零级化、中性化、国际化。2016年公司营收结构中上汽集团以外客户占比为44.8%,较15年提升6个百分点;“国际化”方面,公司在美内饰、在德轻量化铸铝业务获得多家国际知名车企的配套定点。公司1季度收入增速高于乘用车行业及上汽产销增速,与“中性化”、“国际化”战略顺利推进有关。公司估值低于大部分国际零部件巨头的估值,且股息率更高;海外业务已经铺开,生产研发基地全球大面积布局,主流市场车市与北美主要配套客户销量回暖。内饰业务跨国重组使公司内饰业务与江森自控深度融合,收购汇众斩获与新能源、智能驾驶、轻量化高度关联的底盘技术,后期可为智能化、电动化与轻量化发展保驾护航。

        笔者认为汽车配件是新能源车的基石,而华域汽车系国内零部件与国际内饰领域龙头,怎么就会被排斥在投资思路之外呢?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