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证券市场 > 正文

中概股回归A股应从严监管

金融投资报 2016-05-28 13:04:51
| |
  宋清辉

   中概股回归并不是无路可走,能否回归取决于它们自己,只要符合那几个硬性条件,就算借壳道路封锁得再死,他们也能够通过IPO在国内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不过,资本市场对此事似乎比较着急,毕竟大量资金都认定中概股的回归会是以重组、并购或借壳为主,如果这些重要通道被堵死的话,炒作便失去了价值。

   虽然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5月13日表示,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目前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规定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日后若有修改和调整正式向社会公布。这番言论,对中概股而言还是会比较担忧,从现在捉摸不定的情况来看,回归A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中概股,我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这些中国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海外上市之后为什么要回国上市?我认为话说俗气一点,中国企业上市就是为了更多的钱。之所以在海外上市,是因为在A股上市有连续盈利的条件,大量赴美上市的科技型、互联网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未来能够回归A股市场,也极有可能很快因为连续亏损而被风险警示,然后就停止上市,这自然是中概股最不想经历的。

   虽然在海外上市的条件能够宽松很多,但不少宣布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在某些方面上适应不了海外的环境,也常常因为各种情况被各种机构看空。海外上市的梦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大量企业赴美上市之后并不一定能够享受到资金盛宴,企业知名度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大量的投资者、机构不断质疑。在美国这一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他们随时有可能被挤出市场。

   也许是因为在海外市场不是硬性,中概股想回归A股市场尤其是想通过借壳回归,我认为这很可能是想换个环境的侥幸心理。因为A股的制度目前还没有那么严格,至于连续盈利能力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做”出来。更何况,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要高于美股公司的估值水平,在A股市场上更容易实现造富神话,也有利于让这些企业同时在国内市场上维护大中小股东以及消费者。

   和很多企业争先恐后希望在A股上市不同,很多企业做强做大之后并没有上市的举动,因为很多公司意识到一旦上市,公司的股权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员工能享受到的收益将会被股东剥走,公司也很有可能发生动荡。不过,大量企业上市不会考虑太多问题,虽然说上市能够帮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但更会通过上市在获得融资后实现圈钱。

   从海外市场回到国内,不排除企业有这样的想法,即换一个能让更多人接受的地方、换一个监管没有那么严格的地方、换一个人傻钱多的地方。对于监管层而言,他们也不希望在海外混得不好的企业回到A股市场捞钱,这无疑会增加市场的泡沫。因为科技型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如今大量科技型企业的生存周期都比较短,很多企业只能给市场提供预期却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这也成为科技型企业在A股上市的障碍。

   也许有人会认为,资本市场要对科技型企业有一颗包容的心,要允许科技型企业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腾讯、阿里巴巴成功的案例很清楚的表示,互联网、科技型企业是能够实现大幅盈利的。但是,我们要知道,长年累计亏损、主要依靠投融资生存的科技型、互联网企业比比皆是,最终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数量极为有限,一部分依然在死撑,大部分已经消亡。如果在A股上市的大部分互联网、科技型企业支撑不住,那么谁来为投资者的利益负责?按照投资者的习惯,矛头自然会对准监管机构而不是公司。

   中概股想回归A股市场必须要淡定下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增强自身实力,增强自身研发、推广、盈利等综合能力,以此实现持续盈利的能力。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且一旦中概股真的能够做到长期盈利、长期公开透明,长期为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这样的中概股应该也不会考虑回到国内市场。

   我认为,无论中概股在海外市场规模如何,成效如何,想回归A股就必须要按A股的规矩来做,因此监管层对回归的中概股有从严监管的需要,条件无法实现的可以登陆新三板。当然,中概股回归不易的问题,实际上都应该归结在自身,如果公司能够真正做好运营管理、实现盈利,就不会有这档子事了。

   (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