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要闻 > 正文

拟上市公司深度报道| 东方嘉盛IPO:历史问题未翻篇 二次“闯关”却过会

金融投资报 2017-06-26 17:51:50
| |

        ■本报记者 苏启桃

        上会堪称“闯关”,对于拟IPO的企业来说可谓决胜点,尤其对折戟重来的企业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上周五,深圳市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方嘉盛”)就二度闯关,好在这一次其通过发审会,顺利过关。但是,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即便7年后卷土重来并过关,但公司历来被诟病的问题并未完全排除,与此同时还有新问题衍生出来。


        严重依赖大客户 “寄生”惠普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嘉盛主营业务是提供综合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称,依托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技术体系,结合客户经营模式和多样而复杂的需求,设计并实施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及产成品采购、订单及合同管理、进出口代理、运输、库存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产成品分销、资金结算等服务在内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还称,拥有一批稳定和长期合作的国际客户,包括惠普、宏碁、华硕、锐珂、NEC和3M等世界500强企业。

        但实际上,公司的客户主要是惠普,且对其依赖度越来越高。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均是惠普,对惠普的收入分别为28.72亿元、38.82亿元、61.83亿元,而这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 87.85%、 88.20%和 90.00%,来自惠普公司业务产生的营业毛利占公司各期营业毛利的比例分别为 26.83%、17.72%和 22.10%。而上述提到的国际客户宏基、华硕、锐珂等甚至没有出现在2016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严重依赖单一大客户的问题其实早就存在,这在2010年公司首次排队IPO时就被广泛诟病。根据当年的招股说明书,公司2007-2009年对惠普的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90%之上。

        7年多时间过去了,东方嘉盛“寄生”惠普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变,拓展新客户的成果并未显现出来。虽然公司与惠普公司合作时间较长,且多为定制化服务,但公司对“寄生”惠普的风险明显心知肚明,在招股书中提示,“未来仍存在因服务效果、 服务能力和服务价格等层面无法满足客户的内部审核要求而导致协议到期后无法续约的风险。”


        增收不增利 还未上市业绩已开始下滑

        背靠惠普好“乘凉”,东方嘉盛随着惠普采购增加,其营业收入也随之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3-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6亿元、32.70亿元、44.05亿元、68.87亿元,2014、2015、201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14%、34.73%、56.34%。而对应的2013-201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则只有8021.13万元、9346.11万元、8182.70万元、9073.83万元,2014、2015、2016年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6.52%、-12.45%、10.89%。

        很明显,仅就营业收入而言,公司最近几年规模可谓大跨越,但与此同时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公司净利润在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2015年、2016年明显未能跟随营收同步增长。与此同时,东方嘉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匹配度甚低,且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招股书显示,2013-201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021.13万元、9346.11万元、8182.7万元、9073.83万元,而对应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08.65万元、16260.54万元、2056.93万元、-31448.76万元,最近三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下降。

        对于201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差异问题,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公司通常采用代垫税款的服务模式,随着业务量扩大,垫付的税款大幅增加;其二,公司小额贷款发放余额有所增长;其三,公司不断开拓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短期垫付各类款项增加。

        尽管解释了原因,但随着公司过会、上市,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垫付的款项只会越来越多,那么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差距是否会继续扩大?其中的风险如何防控?金融投资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公司,但公司以静默期为由未能回复,本报将持续关注。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