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财富生活 > 正文

锐成芯微精益求精 打造国内最大模拟IP平台

金融投资报 2019-11-21 16:41:29
| |

本报记者 杨成万 文/图

成立于2011年的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超低功耗模拟模块和高可靠性存储器(eNVM)、射频电路以及高速接口技术研发和授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经建立起完整的超低功耗物联网(IoT)芯片技术平台、单片微型计算机(MCU)模拟平台、信息安全模拟平台、40nm到10nm接口技术平台,提出了高可靠性存储器技术解决方案。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突破芯片技术1000项,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打造中国最大的模拟IP平台,带动IC(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初冬时节,《金融投资报》记者来到成都高新区天府五街国际菁蓉广场,与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向建军展开了对话。

创业路上步步为营

翻开公司《大事记》,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在创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2016年,公司推出基于55nm工艺的全套超低功耗模拟IP设计方案,配合合作伙伴开发出全球第一款最低功耗7nA的单片微型计算机芯片,并成功收购硅谷的一家芯片设计公司。2017年,公司与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中的头部企业联合开发了全球最低功耗、量产的窄带物联网(NB-IoT)芯片。

2018年,公司基于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工艺,成功验证了满足汽车电子Grade0要求的LogicFlash,测试超过20万次擦写,耐高温175℃,使用年限高达11年,“该技术已被国际汽车电子商采用,在美国和日本注册有LogicFlash商标。”向建军介绍。2019年,公司收购了一家超低功耗RF射频电路设计公司,形成了以低功耗模拟、存储器和射频电路三项关键技术为内容的完整的物联网芯片技术平台。

“芯片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处于上游环节,公司从事模拟IP业务,卖的是芯片技术。严格地说,是把芯片制造技术授权给芯片制造公司。”向建军表示,目前公司拥有400多项IP核心技术,和180多项发明专利,而且有10多项属于海外发明专利。

向建军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自始至终将研发、创新放在首位,目前已在美国硅谷、中国台湾、上海和南京建立了设计中心。公司围绕物联网芯片技术三个核心:低功耗、高可靠存储器和用于数据传输的射频电路深耕细作。值得一提的是,低功耗技术水平超过了竞争对手,独有的创新性存储器大大简化了工艺的复杂程度,使得芯片成本降低30%以上。

记者了解到,公司开发的每一项产品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功耗极低,面积极小,如公司拥有的射频电路不仅功耗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而且芯片面积也只有竞争对手的30%到50%,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全球芯片行业均位居前列,目前已有数百款产品量产,芯片出货量达到数十亿只。

此外,公司以IP研发为核心,整合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各类资源,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灵活的模拟IP服务。目前公司已与全球多家晶圆代工厂、封装公司、测试公司、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施包括IP定制、流片、封测、后端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视“短板”为创业机会

2001年,向建军毕业于兰州大学固体物理与半导体专业。随后到上海的一家芯片企业工作了5年,不仅使他对电子信息行业从了解上升到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中发现了作为其细分行业的芯片行业的“短板”和“痛点”:电子信息产业在不断发展,而作为具有电子产品“电池”功能的芯片,特别是低功耗芯片的研发却未能同步跟上,“当时我国95%的芯片制造技术仍然从国外进口,国内市场上只有高功耗芯片,而且体积大、笨重。”

“短板”需要填补,“痛点”需要解除,国内急需建立自己的IP平台。“这就是投资机会,这就是创业的首选项目。”向建军说,回到成都后,他于2011年底与另外两位创始人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了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资金是每一家创业公司的“痛点”,“活下来是公司的首要任务!我卖房创业使同行大为不解。”向建军说,不少业内大佬认为,开发低功耗技术是一件太不靠谱的事情,在中国不仅不需要,也很难做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者叫做‘无知者无畏’。”向建军说到这件事情时,至今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在向建军看来,公司坚持“顺势而为”和“走一条独立之路”的原则是正确的。目前公司拥有300多家客户,其中30%以上是海外客户,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的代工厂。公司从2013年就首次实现了盈亏持平,从此至今年年盈利。

不仅如此,随着公司产品及技术在市场上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如今,公司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理事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重点培育企业、成都市新经济100强企业、成都市跨国成长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单位、成都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有了梧桐树,凤凰自然来。公司已经获得了天使投资,并已收购了境外的一家芯片公司。目前正在实施A轮融资,并将以该笔资金收购另外一家芯片公司。

在向建军看来,作为中国集成电路理事单位,公司除了搞好自身的研发业务外,有责任、有义务带动国内整个芯片行业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将部分场地用作孵化器,这是头脑部企业应该具有的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孵化器,即被业界称作1.0版和2.0版的孵化器比较,公司孵化器具有3.0版的特征,不仅为孵化企业提供场地,代办工商、税务注册登记等手续,还为其提供投融资支持、技术培训、引导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向建军说,目前公司孵化器正在向4.0版升级,为孵化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如实施“补链、强链”发展战略,打通产业链中的上下游节点,完善价值链、创新链。

“公司的创业活动不仅获得了融资,也得到了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向建军说,一方面,成都高新区以“创业项目专项扶持资金”的名义对公司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成都高新区给公司提供了200平方米、3年免费使用的办公场地。

展望未来,向建军豪情满怀、信心满满。他同时表示芯片行业是一个创新步伐很快的产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公司不断创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9年10月,公司收购了国内某射频芯片公司。公司计划未来在科创板上市。

“接下来,公司还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整合产业链上的技术资源,进一步向高端产品发力,3年内突破技术1000项,每年将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00%,净利润增长100%,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最大的IP产业平台!”向建军向记者描绘了公司的发展蓝图。

记者手记:企业的未来价值在于不断升级

有人将企业的升级路径及顺序描绘为:产品--技术--知识产权--标准。即最原始、最底层的企业卖产品,实现第一次升级的企业卖技术,实现第二次升级的企业卖知识产权(专利),实现第三次升级的企业卖标准。而企业的投资价值也将在升级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卖产品阶段,特别是加工制造企业赚的只是一点加工费而已,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当然,更谈不上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拥有话语权。而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因为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资本的支持和不达升级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才使其未来价值在不断升级中获得提升的机会。

相关链接:

《成都高新区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首版次IP核研发,按照销售金额20%标准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直接购买IP核开展研发,给予购买金额40%最高300万元的支持;对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基础支持,增幅每增长10%最高再给予40万元支持,每年补贴最高500万元,同一企业连续三年累计获得支持不超过1000万元;对境内外非关联的并购重组,按照并购重组交易额的2%—5%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于被非关联并购后的保留法人资格的企业,可额外按交易金额的2%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成都高新区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规定,对经认定并加入成都高新区信息化网络孵化平台的孵化载体,给予5000平方米以下(不含)每年3万元的支持,其中,给予前十名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支持;给予5000平方米及其以上每年5万元的支持,其中,给予前五名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支持。

【此文章为金融投资报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491】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