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正文

四川将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金融投资报 2024-02-29 17:11:42
| |
2月29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意见》,即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金融投资报记者 刘敏

2月29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意见》,即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蒋刚表示,这是新世纪以来省委连续出台的第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共6个部分29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明确一条主线、守牢两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项保障。

明确一条主线,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发展高度重视、特别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去年来川视察时明确提出,四川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此,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农”工作的主线,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守牢两条底线,即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文件提出了今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要求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715亿斤以上,围绕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系列部署安排。

突出三个重点,即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文件明确提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作出系列部署,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四项保障,即组织保障、投入保障、人才保障、用地保障。

将启动“百县千片”建设行动

此前,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2025年、2030年全省粮食产量将达到730亿斤、750亿斤的目标。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达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

蒋刚表示,当前耕地资源约束日益趋紧,要想在扩面积上做文章难度还很大,因此将下一步工作重心放在了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上。

今年,四川将启动“百县千片”建设行动,这也是未来3年工作的主要谋划,旨在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推进粮油单产提升。我省将以90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每年布局建设1000个粮油作物千亩高产片,由点到片、由片到县,全要素集成、整建制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同时,四川以“百县千片”为载体,创新开展千亩高产展示拉练、百亩高产攻关竞赛、全省“粮王”争夺赛,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单产提升集聚集中。

今年,四川还将全面落实各项增产措施,大力推进水稻扬优势、玉米挖潜力、小麦促平衡、薯类补短板、大豆强模式,力争五大作物单产分别提高3.6公斤、3.1公斤、6.5公斤、2.4公斤、1.7公斤以上。通过挖掘主要粮油作物增产潜力,力争全省粮食单产再提3公斤,争创历史新高,跳起摸高,总产再增6亿斤,保持高位求进。

“三个加快”明确农村改革重点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改革是关键一招。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介绍,“省委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农村改革重点,将着力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三个方面加快推进。”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家庭农场达22.6万家、农民合作社突破10万个。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进实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组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行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登记赋码发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51439个,全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今年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实施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对有条件的地方,支持以县为单位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利用规划。

三是加快探索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为探索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省委、省政府专门部署在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20个县(市、区)开展改革试点。此外,今年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深入推进。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